当前位置: 首页 > 股票 > 基础知识 > “价值投资”被严重误读及滥用(2)
“价值投资”被严重误读及滥用(2)
转自网络 / 2019-03-10 20:35:49

 3、巴菲特的成功不是靠“价值投资”

  现在大众一说到“价值投资”,就把巴菲特举出来,并将他的成功完全归功于“价值投资”。这是完全错误的。大众对巴菲特先生存在了非常严重的误读,这种误读又被广泛传播,最后造成了大范围的错误指向。

  我们还是倒回头去,看看巴菲特先生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。巴菲特先生早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以及毕业后的一段时间,师从格雷厄姆先生,这形成了他早年的投资理念“价值投资”。直到1970年巴菲特解散合伙公司之前,我估计其大部分的投资操作,大多数采用传统的“价值投资”方法,不过已经有所改变。

  这种方法投资的典型代表,从现在公司名字伯克希尔.哈撒韦就可以看到,它就是“价值投资”的产物。当时哈撒韦是家落后的纺织公司,随着当时国际劳工市场打开,美国纺织企业业绩大幅下滑,走在破产边缘。当时巴菲特以14.86美元每股买入哈撒韦的股份,而该公司营运资金(流动资产减去负债)价值19美元每股,还不包括固定资产价值(厂房和设备)。巴菲特买入后,哈撒韦的纺织业绩继续下滑,最后他将资产逐渐变卖。

  如果巴菲特照传统的“价值投资”操作下去,他就会像格雷厄姆在1957年那样找不到可以买的股票,不得不解散公司和宣布退休,而我们也看不到世界首富的巴菲特了。正是在这个时候,有两个人对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,他们是写作《怎样选择成长股》的费舍和后来成为他搭档的查理斯.芒格。

  费舍关于“成长型投资”的思想,为巴菲特打开了新的投资思路,所以,他称自己是费舍的忠实读者。查理斯.芒格对巴菲特的影响,有类似费舍的地方,不同之处在于,芒格多了从思辩和哲学层面的影响。具体详细的转变过程,目前我没有看到有关书籍记录,这只是我在长期思考后的一个思路,暂时无法详细论证。

  在70年代之后,尤其是进入到80年代以后,巴菲特后来为世人称道的几乎所有成功投资案例,都是“成长型投资”的经典。比如,他投资可口可乐,就是脱离了传统“价值投资”的思路,他看重的是企业长期利润的稳定增长,是年复合利润。对吉列的投资,也是类似。

  至于在市场发生错误时买入的思路,则受芒格影响成分大,巴菲特也承认此点。比如,在所罗门债券危机事件时,巴菲特的力挽狂澜,比如在美国运通卡发生危机时,亲自到餐厅观察后继续买入股票等等。同样,在2007年次贷危机时,突然性的暴跌后买入金融银行资产,也是同样的理念。

  4、巴菲特,其实根本不是“股神”

  我说巴菲特根本不是“股神”,其重点不是在“根本不是”上面,而是在“股神”上面。我为什么这样说?这源于大众对巴菲特另外一个严重误解,以为巴菲特数百亿美元的财富,就是靠炒股炒出来的。

  我们回到具体的案例上,比如巴菲特对可口可乐的投资,其实,巴菲特购买的是 “可转换债券”而不是普通股。按照“可转换债券”的规则,如果他买入后股票价格没有上涨,那么,他可以获取稳定的债券收益;而如果股票价格上涨了,他则可以将持有的“可转换债券”换成普通股。也就是说,在这样的操作情况下,无论是股票上涨还是下跌,他都绝对赚钱。这就是巴菲特经常使用的“套利”,也就是他的“安全边际”的经典展现。

  另一个可以说明巴菲特不是“炒股”的经典案例,是对吉列的投资。在1989年7月,巴菲特购买了6亿美元的吉列“可转换优先股”,按照合约,他可以固定地收到每年8.75%的收益,而且这些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价格能够达到50美元(当时股价为40美元)。在1年半后,吉列股价上涨到了73美元,他进行了优先股转换,获取了巨额的利润。

  通过巴菲特经典的对可口可乐和吉列的投资案例,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,他不但不是使用“价值投资”,而且也不是“炒股”,而是使用“无风险套利”。我记得林园的多次成功投资,也是这种“无风险套利”,在熊市时,他大胆地借钱买入可转换债券,或者可转换优先股。为什么,他敢于借钱买入?那是因为,那是稳赚不赔的呀。因为,可转换债券或可转换优先股本身就有固定收益,如果这个收益高于借款的利率,那不管买入后股价是涨是跌,都是无风险套利。

  除了从买入证券不同品种上,我们说明了巴菲特不是“炒股”获得财富之外,还有另外更重要的一点,可以证明他不是“股神”:资金管理。实际上,在我看来,巴菲特先生除了上面讲到的“无风险套利”外,更令人对他崇敬的是他的资金管理。

  伯克希尔.哈撒韦公司除了证券资产外,重要的是还拥有全资控股的公司,以及几十家保险公司。他全资控股的公司,最经典的代表可以是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和喜斯糖果。巴菲特收购这些公司,是因为它们能够贡献现金流,而不需要资金投入。在收购之后,他只要求管理者维持原有经营即可,但不能将利润投入研发和营销,而是抽出来归他掌管。至于巴菲特掌管的保险公司,就有几十家之多,尤其以再保险公司为主。

  为什么巴菲特要把控股公司的利润抽走,拿到自己手上而不让企业去研发、营销、拓展?为什么巴菲特要拥有那么多的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?这两个问题,就问到了巴菲特真正作为世界大师的关键了:他将控股公司的现金、保险公司收取的现金,全部收集起来,用于再投资。

  从管理资金的层面上来讲,巴菲特应该被当作一个超级企业家来理解,而不是“股神”。他通过这种方法,汇聚起大量的低成本、甚至零成本的现金资本,然后用它们再去收购企业、股权投资。以保险公司为例,当年不需支付利息地收取现金,到几年、几十年后才赔付,但几十年的时间后他已经将最初的资本,大幅度地增长了。

  当阅读完这部分之后,你还认为巴菲特是一个“股神”吗?你认为他的数百亿的财富,就是靠炒股炒起来的吗?你还认为谁谁谁是中国版的巴菲特吗?放眼中国无数涉及巴菲特的书籍,我不得不说,它们大多数都是在误读,都是在误导投资者。巴菲特虽然不是一个“股神”,但他是一个套利投资的大师,是一个管理资金的大师,是一个超出普通意义的超级企业家。

  5、结语:误读了的知识,盲目了的大众

  中国证券行业的周边市场上,充满了太多的误读、滥用了。当我们打开电视、翻开报纸、点开网页、翻开书本,无数的误读、滥用汹涌过来,充满了被咀嚼过的、被曲折过的、被误解了的知识。媒体以此生存、分析师以此生存、投资咨询公司以此生存,它们营造了一个整体“误读”的环境,这些环境将普通投资者包围,使他们变得盲目了。

  这篇《“价值投资”被严重误读及滥用》,仅仅是指出了大众对“价值投资”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“巴菲特”的误读,事实上,许许多多的误读,仍然围绕在我们身边。如果在这种被误读了的知识,以“求其下”方式去学习、受影响,其必败无疑。希望有更多聪明的投资者,能够穿透这些“误读”,认真学习真正的知识,只要我们“求其上”,最少我们能够“得其中”。

下一篇:股票交易费用包括哪些费用?
上一篇:“价值投资”被严重误读及滥用(1)

 

声明:此文章属杰思达发表、转载内容,仅供投资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
用户评论(共0条评论)

  •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
总计 0 个记录,共 1 页。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
用户名: 匿名用户
E-mail:
评价等级:
评论内容:
验证码: captcha